海角七號


又或許可以稱為國境之南
這部國片的成功,應該是讓絕大多數的人們覺得意外,或許,意想不到。
它很貼切的描述了一個地下樂團不成名的主唱的心酸、一位在他鄉努力的模特兒、一群小鎮鎮民的生活和七封也許永遠也寄不到的思念……
沒有華麗的布景,只有墾丁天然的風景;沒有爆紅的演員,只有小牌演員演出最日常的生活;沒有刻意修飾的對話,有的,是最純僕的國罵發語詞和閩南語。
有看過任何一部國片是用這種方法拍的嗎?我想,是很少的。
少了複雜的故事劇情,它將它想表達的話用最簡而易見的手法傳達到每個人的心底
讓所有老中青三代的觀眾,露出會心一笑
那七封貫穿全場的日文情書,將所有人串連起來
試想,若沒有TOMOKO告訴阿嘉,那七封信很重要,他們會想知道信的主人是懷著何種強烈思念一字一句寫給六十年前的TOMOKO嗎?
而沒有大大的母親會說日文,TOMOKO會恰巧知道那個六十年前的海角七號住址在何方嗎?
所有人出現都有一個契機,或是一個緣由
把每個小咖人物串連成一個完美的圓圈
也把故事完整的交待
它不像不能說的祕密,帶點奇幻的幻想
它很平實且真切
周董導戲的手法,是將心中的想念,用學生時代能想到的方法表現出來
魏導的方法,是化做最具體的動作
我猜想,很多人看到阿嘉在海邊抱住TOMOKO說那句話的動作時,應該是很感動的
但讓我覺得真正窩心的,卻是那句短短的台詞
「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
乍看,似乎沒什麼不對勁的,但反覆想想之後,我發現,阿嘉並不自私的
有太多太多的雷同台詞,都只說著「留下來。」
阿嘉卻是加了一句:「或者,我跟你走。」
他知道TOMOKO想回日本發展,卻沒有硬要她放棄自已的夢想留在台灣
而是讓她選擇,如果她放不下夢想,那他就陪著她一起去日本實現她的夢想
把自已擺在第二位
因為縱然要選擇,誰都想選個不後悔的擇
那種被放在第一位的感動,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故事的結尾似乎和六十年前那位老師一樣
但阿嘉顯得更有勇氣去面對可能來臨的分別
而不像那位老師,膽心的躲了六十年,躲掉自已的思念和愛情,也躲掉另一人對他的愛慕……

而此,就是我這麼覺得這部片的成功
你們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npri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